原文以Photosynthetic and Growth Responses in a Pioneer Tree (Japanese White Birch) and Competitive Perennial Weeds (Eupatorium sp.) Grown Under Different Regimes With Limited Water Supply to Waterlogging 為標題發(fā)表在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上
作者 | Mitsutoshi Kitao等
翻譯 | 祝介東、劉美玲
校對 | 子毅
為了確保日本白樺樹(shù)(Betula platyphylla var. japonica)能夠自然更新,需要對其競爭性植被進(jìn)行管理。
基于植物生理生態(tài)學(xué)的研究方法,研究者們對日本白樺樹(shù)和澤蘭屬植物做了室內實(shí)驗和野外調查,闡述了土壤水分條件如何影響兩者的競爭力。
研究者們模擬了多個(gè)土壤水分梯度:一周2次灌溉、一周3次灌溉、半積水和完全積水。調查了盆栽日本白樺幼苗和競爭性草本植物(Eupatorium makinoi)的光合和生長(cháng),對不同水分梯度的響應。結果發(fā)現,隨著(zhù)灌溉的增加,日本白樺幼苗與E. makinoi植株高度的比值呈下降趨勢。表明隨著(zhù)土壤濕度增加,日本白樺對光能的競爭力在下降。
和一周2次以及一周3次的灌溉處理相比,積水處理使得日本白樺Rubisco最大羧化速率(Vc,max)(基于單位N)降低,而E. makinoi的表現則相反。
這表明日本白樺在土壤水分增加的過(guò)程中,N分配到Rubisco和/或Rubisco活化酶過(guò)程可能受到了抑制,而E. makinoi則會(huì )得到增強。
積水處理組,日本白樺葉片的光系統II的潛在光化學(xué)量子效率Fv/Fm較低。
在砍伐5年后,研究者們在積水條件下,對自然生長(cháng)的日本白樺幼苗和E. glehnii(與E. makinoi密切相關(guān))的Fv/Fm、地形濕度指數(TWI)之間的關(guān)系進(jìn)行了野外調查。
隨著(zhù)地形濕度指數(TWI)增加,日本白樺幼苗的Fv/Fm降低;但對E. glehnii而言,則沒(méi)有觀(guān)測到這一趨勢,這與在室內盆栽的實(shí)驗數據一致。因此,確保土壤不要一直濕潤,日本白樺幼苗對澤蘭屬植物的光合生長(cháng)就會(huì )具備競爭優(yōu)勢。
LI-6800高級光合-熒光測量系統在此研究中的作用
LI-6800高級光合-熒光測量系統
使用LI-COR制造的LI-6800高級光合-熒光測量系統,測量了日本白樺和E. makinoi的凈光合速率(A)、氣孔導度(gsw)、胞間CO2濃度(Ci)以及葉綠素熒光參數。
設置CO2濃度400 μmol mol-1,光強1000 μmol m-2 s-1,葉片溫度25℃,相對濕度約為70%。
對于每周2次到3次灌溉處理的植物樣品,在測量前一天夜間進(jìn)行充分灌溉?;贏(yíng)和Ci,,使用25℃葉溫的Rubisco動(dòng)力學(xué)參數,利用“單點(diǎn)”法對Rubisco的最大羧化速率(Vc,max)進(jìn)行計算。
經(jīng)過(guò)整夜暗適應后,黎明前對葉綠素熒光參數Fm(暗適應下最大熒光值)和Fo(暗適應下最小熒光值)進(jìn)行測量。
使用1000 μmol m-2 s-1的光強,葉片達到光合穩定后,測定Fs(穩態(tài)熒光值)和Fm’ (光下最大熒光值)和Fo’( 光下最小熒光值)。
計算得到光系統II的潛在最大光化學(xué)量子效率Fv/Fm=(Fm-Fo)/Fm和實(shí)際光化學(xué)量子效率φPSII= (Fm’-Fs)/Fm’;計算ETR(電子傳遞速率),ETR=ABS×PAR×φPSII×0.5。
//////////
原文中的主要數據圖